記者日前獲悉,中糧集團正式啟動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2.0版,將在2018年加速打造世界一流糧商。
2017年1至11月,中糧集團實現利潤總額98億元,同比增長78%,預計全年利潤將超過百億,實現中糧史上最好業績。據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趙雙連介紹,2018年,中糧集團將通過完善資產布局和資本拉動,進一步突出核心主業:一方面是在糧、油、糖、棉等四大核心主業上,進一步完善全球倉儲物流設施布局,加快國內外一體化整合;另一方面是將核心主業優質資產證券化,通過股份制改造,以資本為紐帶拉動發展,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核心主業團隊。最終目標是實現整體上市,直指世界最大農糧企業。
據介紹,中糧集團2.0版本國有投資改革方案核心是回答關系厘清、架構清晰之后面臨最重要的問題如何管好資本。中糧集團黨組給出的回答是,像經營普通商品一樣經營資本,結合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完善資本運作機制,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有效流動,形成產業“能進能退”的格局,把投資公司資本管理、配置和投資運營功能真正落地。
在這個方面,2018年中糧集團總部將強化資本證券化能力,把國資委授權經營的資本進一步市場化、證券化,建立“投、融、整”資本運作體系,真正履行出資人職責,從傳統的國有企業經營模式升級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專業化商業模式。趙雙連表示,改革之初,主要是進行專業化公司整合,捋順產供銷關系,增強業務的活力,實現業績恢復性增長。未來將以經營資本為核心,進行戰略性選擇,進一步梳理18家專業化公司運營狀況,通過優良資產整合,不良資產清理,實現“投、融、整”一體化,讓資本投資收益最大化。
“2018年開始,我們將建立資本投資預算機制,真正將投資公司落實到位,著力提升資本運作效率特別是投資回報率。”趙雙連說。
據了解,探索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從“管資產”到“管資本”,是從普通國有企業到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根本性變化。在已經完成的第一階段改革中,中糧集團圍繞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問題,堅定地聚焦糧、油、糖、棉四大核心主業,重新梳理資產,成立18個專業公司,走產業化經營、專業化發展的道路,重建集團管控模式,分離資本經營與資產經營,實現 “小總部,大產業”,厘清了資本與資產的關系,解決了架構上的問題。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而在中糧集團的2.0版改革計劃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將繼續推動。
趙雙連表示,集團除承擔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任務的核心主業外,食品、地產、金融等其他業務不強求絕對控股、不搞“一股獨大”和“假混改”,并根據國資委總體部署安排,推進員工持股試點。“非核心主業,中糧不要求絕對控股,20%、30%、40%都可以,擴大混合所有制,擴大職工持股比例、持股范圍,而且要進一步擴大市場化選擇職業經理人,搞活機制。”趙雙連說。
根據規劃,2018年,中糧集團旗下18個專業化公司將全部完成股權多元化。同時,在內部經營上,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擴大市場化選人用人,引入更多職業經理人,落實市場化考核、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全面推進契約化管理,增強活力,傳導壓力,激發動力,為改革試點提供人才和制度保障。
據了解,中糧集團已經將用人權、資產配置權、生產和研發創新權、考核評價權及薪酬分配權等五大類關鍵權力下放給18家專業化公司。2016年,中糧集團旗下中糧包裝、中糧工科、中糧酒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改革。2017年,中國茶葉引入厚樸、人壽、中信農業產業基金五家戰略投資者,通過戰略投資者引入和員工持股雙線同步推進,中糧集團持股比例由原有的100%大幅降至40%,與之相應的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很快建立起來,做實董事會,徹底告別“一言堂”。隨后,中糧資本掛牌成立,通過引入北京首農等7家投資者,募集資金69億元,并組建起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目前,中糧已有14家專業化公司進行了混改,正在推動2家專業化公司上市。
“2018年,中糧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瞄準世界一流企業,落實‘2.0版改革方案’,通過‘主業、品牌、資本’三大拉動,實現從恢復性增長轉變為聚焦主業的全面增長、從傳統國有企業經營模式轉變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專業化發展的商業模式、從國內市場‘政策市’轉變為發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經營、從傳統的農業貿易商轉變為新型農業生產服務主體四大轉型目標,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趙雙連表示。(林遠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