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亚韩精品 ,欧美jizzjizz,精品在线观看一区

郵箱登錄: CSSC郵箱 CSIC郵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成員動態 → 正文
中國船舶七院:一甲子風雨砥礪前行 六十載崢嶸繼往開來
來源:中國船舶集團     日期:2021-06-07    字體:【大】【中】【小】

浩瀚海洋,波濤萬頃
六十年奮斗
捷報頻傳,凱歌高奏

讓我們一起回顧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七院 


  慶祝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建院六十周年  


  我們的祖先曾在世界造船史上創下了輝煌業績,今天,由中國建造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各種艦船正航行在五湖四海,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我國的海軍裝備水平開始邁向世界前列。

  在這些巨大成就的背后,凝聚著七院60年來不懈的努力和奮斗。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七院迎來建院一甲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60年篳路藍縷,風雨兼程,七院創造出了無數個海軍裝備建設第一,誕生了無數個國防現代化發展第一。60年捷報頻傳,凱歌高奏,七院見證了共和國艦船科技事業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能力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

  2021年6月7日,七院迎來了第60個生日。60年來,七院走過了一條艱難曲折而又激動人心的發展道路,經歷了八次組織機構變革:1961~1963年,為國防部第七研究院;1963~1965年,為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第七研究院;1965~1968年,1975~1982年,這兩段時期為第六機械工業部第七研究院,1981年為中國艦船研究院;1968~1975年,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研究院;1982~1999年,為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七研究院;1999~2019年,為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研究院;2019年至今為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研究院。

  面對每一次變革,七院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自覺提高站位,對黨忠誠,服從大局,順應時勢,始終以提高海軍艦船裝備戰斗力為至高追求;每一次變革,七院人都始終傳承紅色基因,牢記“攀科技高峰、固海上長城”的使命,以艦船科技事業為己任,鑄就水面艦船、常規潛艇、核潛艇、國產航母等大國重器、國防利器,譜寫了海軍裝備建設和我國船舶工業發展壯大的宏偉樂章,見證了人民海軍航跡駛向深藍、中國船舶工業邁向世界造船強國的光輝歷程。


  1960-1961 肩負使命  為軍而生

  新中國成立不久,通過中蘇兩國政府簽訂6型艦艇轉讓制造協議《六四協定》,我國第一次仿制了一批作戰艦艇,解決了人民海軍的急需問題。

  但是,仿制蘇式艦艇的步子尚未邁開,中蘇關系已開始破裂。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正處于內有困難、外有壓力的艱苦年代。國家遭受三年自然災害,蘇聯赫魯曉夫等少數人搞大國沙文主義,掀起反華逆流。1960年7月,正當“二四協定”處于技術準備與生產準備時期,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協定,中斷資料、器材、設備供應,撤走專家,使仿制工作陷于困境。

  1955~1960年,為滿足全軍常規武器裝備發展的需要,我國工業部門及一些工廠先后建立了一些專業研究機構及產品設計機構。這些科研機構對全軍常規武器裝備的探索和革新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從全國范圍看,研制力量分散重復,專業門類不齊全,不能形成集中的、具有統一協調功能的攻堅力量,因此,將分散在各地的艦船科技力量組織起來,組建能夠承擔海軍艦艇研究試制任務的艦艇研究院十分必要。
  
  黨中央、中央軍委反應迅速,發出“發憤圖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完成仿制任務”的號令。為了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集中力量,形成拳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展我國艦船科研事業,1960年2月,中央軍委批準成立中國艦艇研究院,番號為國防部第七研究院。1961年6月7日,七院即毛澤東主席命名的國防部第七研究院光榮誕生,隸屬國防部建制,首任院長劉華清,政治委員戴潤生。

  從此,一個建設海上鋼鐵長城的科技合成兵團、一支舉世矚目的艦艇武器裝備科研建設大軍登上向海圖強的廣闊舞臺,走出自主研制艦艇的堅實一步,掀開人民海軍裝備建設發展史的嶄新一頁。 

  1961-2002 獨立自主 屢創佳績

  組建之初,七院由全國各方面研究力量組成,人員來自五湖四海,組成復雜,科研、生活條件惡劣,業務骨干、專業科技人員較少,配套措施匱乏,正是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困難時期。

  七院首任院長劉華清、政治委員戴潤生憑借著錚錚鐵骨、赤誠忠心,義無反顧投入到七院的組建中,打好政治、思想和技術三個樁子。

  在組織建設上,明確“建院先建政,建政先建黨”的建院方針,講政治,將政治工作視為科研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在思想建設上,狠抓“安心安家”教育,樹立扎根七院、獻身科研的思想,發動全院同志高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勤儉建國”的旗幟,向困難宣戰;在技術建設上,深入宣貫“科研十四條”,制定七院科研“七十三條”,確立以“消化蘇聯引進的資料和實物為主”的技術方針,保證六分之五科研工作時間,動員廣大科技人員以臨戰姿態投入到以仿制為中心的科學研究工作中去。

  在黨的領導下,七院從始至終堅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理念,在艱苦奮進中摸索出一條“從仿制入手—向自行研制邁進—自行研制新階段”的發展道路。1961~1964年,經過艱苦努力,七院完成近70個項目的仿制技術工作,實現了由仿制向自行研制設計的過渡,同時開展了新型常規潛艇等項目的預先研究,解決海軍艦艇武器裝備從無到有的問題,滿足海防斗爭急需,對海軍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1964年7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中國共產黨國防部第七研究院首屆黨代會,親切接見七院首屆黨代會代表,并合影留念,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對中國艦船事業的高度重視。這極大激發了七院科研工作者以更大的勇氣和斗志擔當起我國第一代自行研制海軍裝備的神圣使命。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七院首屆黨代會代表

 

  七院始終與海軍同呼吸、共命運,充分發揮抓總作用,主導參與多個大型工程項目。1959 年,中國面臨著國際核威脅和核訛詐局勢,毛主席高瞻遠矚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為響應毛主席氣壯山河的偉大號召,七院集中力量,重點攻關核潛艇的研制,并最終自主研制設計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這一時期,七院完成各型核潛艇的研制及專項試驗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七院開啟自行研制的新階段,從過去單機單控的研制方法進入按系統研制新階段,即把海軍武器裝備包括艦艇在內,都看作各個分系統的有機結合體,以第二代導彈驅逐艦、核潛艇、常規動力潛艇等武備為重點的工程型號及相應的課題和工程預研工作,為提高人民海軍戰斗力作出卓越貢獻,成為海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

  在民品市場領域,七院研究設計了各型遠洋客貨船、航天測量船、科學考察船、各種工船、石油鉆井平臺以及氣墊船、地效翼船、水翼艇等多種性能民用船舶,“遠望”號綜合考察船、“向陽紅10”號遠洋調查船獲國防專用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遠洋打撈救生船獲國防專用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萬噸級遠洋貨船“東風”號、自升式海上鉆井平臺獲全國科技大會獎,“勘探三號”半潛式鉆井平臺獲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些科技成果為我國船舶工業現代化建設、開發和利用海洋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2-2019 櫛風沐雨  創新突破

  2002年,七院告別船舶行業科技研究與集團化管理歷史階段,奮力開啟總體科研實體改革發展新階段。
  根據國防科工委和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的決定,七院院部與原中船重工總部部分管理職能整合,七院與各研究所不再具有行政隸屬關系,整合后的七院是原中船重工的軍品工程中心、科技開發中心,與各研究所構成完整的艦船武器系統研究和科技開發的技術體系。

  這一時期,七院牢記使命,依據國防科工委對七院的職能地位要求,進一步確立“信息體系頂層設計與集成”和“裝備總體論證與集成”兩大總體戰略定位,全面實施“三個五”發展戰略,圍繞五大專業領域、聚焦技術前沿培育核心競爭力,開展五大戰略工程、布局戰略領域集聚整體躍升新動能,提升五大核心能力、統籌布局能力建設打造創新平臺,緊緊把握以軍為本、保軍強軍的根脈首責,在聚力興裝強軍、科技創新發展中實現自主創新,打造國之重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關鍵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七院以重大工程項目為抓手,緊緊抓住信息系統關鍵核心技術,全面提升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海上聯合作戰能力和全域作戰能力,有力推動軍隊裝備能力提升;全面推進國家大科學工程項目建設,為艦船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積極承擔總體關鍵技術研究,為總體設計提供技術支撐。

  七院自覺提高站位,立足全局,充分發揮工程抓總、專業統籌作用,開展艦艇全壽命周期管理、試驗組織和技術保障,圓滿完成各項試驗組織任務,較好促進型號工程研制工作。此外,七院以重要產品系統為突破點,做實標準化硬件、艦艇結構應力監測裝置等自主研發產品,在重大科學工程、智慧海洋等領域開展協同創新,形成系列獨具特色的軍貿系統裝備。其中,由七院聯合七二二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攻關多年共同完成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學技術基礎設施項目——“極低頻探地(WEM)工程”通過了國家驗收和科技成果鑒定,使得我國在深地、深海探測,地震災害預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創新與突破。

  作為科研院所,1981年,七院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內首批、船舶行業唯一學位授予單位,以船舶與海洋工程為優勢,力學、計算機、通信、控制、光學、兵器、材料、核科學等學科為集合,形成了門類齊全、特色鮮明的學科格局。四十年來,七院共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3500余名,為我國建設一流海軍和造船強國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2019至今 不忘初心  再啟征程

  2019年11月26日,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也給七院帶來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

  成立中國船舶集團,是全面加速海洋強國、制造強國、科技強國建設,全面推動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全面提升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

  2021年4月28日,中國船舶集團工程管理中心、未來發展研究中心、裝備保障中心、規劃發展研究中心在七院成立。成立“四個中心”是中國船舶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履行強軍首責,補齊短板、健全體系、縮小差距,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船舶集團完善管控體系的重要布局,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作,更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的必要舉措。

  在“四個中心”成立儀式上,中國船舶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強調,要聚焦短板弱項,統一思想認識,加快推進四個中心落地運行,盡快形成防務裝備全產業鏈管控新格局。集團公司總部要做好組織協調,支持推進四個中心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建設和任務落實;各成員單位要大力協同,全力支持“四個中心”建設和發展,著力打造具有船舶特色的“戰略+運營”管控新模式;七院要發揮好主體責任,落實好相關工作,以發展的實際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中國船舶集團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完善管控體系對新時期履行強軍首責的極端重要性,突出軍工核心,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

  當前,“四個中心”落地運行正加緊推進,七院深化改革已全面啟動。站在“十四五”開好局和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的高度,七院將始終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戰略全局出發,始終站在中國船舶集團頂層總體高度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始終牢固樹立中國船舶集團“一盤棋”協同發展的理念,做實做細“四個中心”建設方案,全面推動世界一流船舶集團建設;將緊抓機遇、加速推進,時刻緊跟裝備體系發展新要求,合力打造全新裝備研制生產和服務保障模式,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確保改革向縱深推進,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短板弱項,以實際行動和改革實效向集團公司黨組交上滿意答卷;將開拓進取、創新發展,以理念創新為牽引,打破傳統思維模式,以技術創新為突破,破解裝備發展難題,以管理創新為依托,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大國崛起、民族復興氣勢如虹,海軍裝備建設如火如荼,人民海軍強盛勢不可擋。國家利益所至,艦艇航跡必達。
經歷60年櫛風沐雨、艱苦奮斗,七院一直不忘初心,做海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探路者、創業者和領航人,忠誠愛國的紅色基因始終流淌在一代代七院人的血液里,興裝強軍的光榮使命始終擔在一代代七院人的肩膀上,發憤圖強的軍工精神始終烙在一代代七院人的行動中。

  歷史沉淀七院紅色底蘊,經歷賦予七院軍工情懷,奮斗成就七院興裝夢想。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七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汲取前行力量,全面貫徹國家戰略部署,全面落實中國船舶集團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以及中國船舶集團黨組對七院的新定位、新要求,做深戰略研究,做專頂層論證,做實總承總包,做強系統集成,做優核心產品,加強核心能力建設、科研條件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國防重點科研院所。